在軍用機進入噴射時代初期,為讓進氣口結構儘量達到最大於是設計在機首進氣,因此當時戰機進氣道都是自機首貫穿機身中段連接機尾發動機,現在眼光來看當時的戰機外型帶有古典美。
童年時,住家附近的大學校園陳列一架汰換退役F-86軍刀機,發動機已拆除,只有個圓形板子遮住機尾,當時以為這樣的中空管狀結構就可以實現飛行,沒考慮到動力從哪裡來,很天真。
在這隻之前,我從未做過機首進氣的戰機模型,而這次選做的米高揚設計局米格21 (連帶仿製的及授權他國自組品)產製龐大數量,使用國遍及所有共產國家,中亞及非洲多國,而各國仿製後也演化出自己型號。因此整個米格21家族族系龐大,雖已停產多年,據稱仍有近4千架現役,是機首進氣且到目前仍大量操作的優秀機種。
單發單座,三角形前翼造型適合高空高速攔截。日後衍生的眾多改良型,放大進氣口及機背隆起以攜帶更多油料,外型大為改觀。而普遍出現的地優迷彩,則顯示任務配置已呈多樣化。
下圖是MIG-21 MF,以前製作的,在另外一篇文有介紹。
不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及夜航能力,加上航程短,歸類在輕型防禦戰機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有保存一架米格21,但不是投誠來的,1990年基隆海關查扣到原屬匈牙利的米格21海運路過,現陳列於高雄岡山航空教育展示館(下二圖)
這隻是學院牌出品的米格21(貨物編號12442),是很早期的型號。
零件極少,只有2片塑料框及1個透明座艙罩,武裝也給得少,組裝上沒啥選項,僅有的2枚飛彈全裝上去,看起來仍是寒酸了些。
襟翼鋸掉改成放下姿態,看起來較生動厚實。
機體刻痕為凹線,令人傻眼的是起落架只是個L型棒狀,輪子扣上去還露出一截棒子要自己剪掉,輪子中心孔徑過大,只好自己補土填實,輪胎有很深的模具孔要補土打磨,總之品質粗糙到很不想使用。爬文發現有個西方模友對於這隻的PO文批評起落架及輪子,但是他聰明的迴避這個困境順便酸一下廠商,乾脆做成起落架及輪子拆下來放旁邊修理的場景,反而出現特別的風情。
可以確定以後不會再有機首進氣的新型戰機出現,這隻仍維持操作的機首進氣優秀機種就來做一隻收藏。
趁天氣放晴,MIG-21補拍些外景,而近期完工的F-5E維護狀況比較好,還沒太多灰塵,剛好塗裝又是以兩岸的軍備外觀來製作,一起搬上頂樓拍幾張難得的合照。
留言列表